跳至正文

专访南京越擎科技,一探国产自主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摘要:机器人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机器人编程软件开发商,南京越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阐述其在工业软件上的思考,与对未来的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下,iRobotCAM如何进化。

工业机器人加工已经非常成熟,随着成本的降低,在包括汽车,电子,航天航空,家电,半导体等的制造中用得越来越普遍。而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从单纯的工业机器人慢慢进化到人形机器人的过程中,毫无疑问,高灵活性是类人的基础,而高精度则是工业应用的基础。换句话讲,具备高灵活性与高精度的基础后,人形机器人或者真的可以实现工业生产的规模化,而人也将从繁重复杂的工业生产中释放出来,实现一个跨越式发展。

而从具体的落地来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是实现机器人加工的基础软件,驱动着工业机器人完成机器人焊接,喷涂,装配,增材制造,自动化检测等各种工作,今天我们通过专访南京越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探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的技术创新与突破,以及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下,作为基于国产三维几何内核的iRobotCAM如何进化。

问题1:工业机器人加工已经非常成熟,随着成本的降低,在包括汽车,电子,航天航空,家电,半导体等的制造中用得越来越普遍,您觉得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否快速实施的关键点有哪些?

回答1: 越擎科技创始人 (唐怀磊)

正如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在产生制造中场景非常多,其实我们简单的归纳总结一下,关键点不外于两点:一是跨设备,二是工艺复杂。不管在哪个具体场景中,都离不开多设备的支持,虽然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仍然有很多新的工业机器人复杂加工工艺出现。

问题2:作为越擎科技的创始人团队,越擎科技研发iRobotCAM的背后逻辑是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

回答2: 越擎科技创始人 (唐怀磊)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离不开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这可能是一个很专业的词,我们可以问一下豆包,Deepseek等智能体:什么是机器人离线编程?我们会得到如下的简单的描述:

机器人离线编程‌是指在编程软件中构建机器人工作应用场景的三维虚拟环境,根据加工工艺等相关需求进行操作,自动生成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控制指令,然后在软件中仿真与调整轨迹,最后生成机器人执行程序并传输给机器人。这种编程方式不需要机器人离开生产线,生产不必中断,可以在电脑中导入CAD数据后,通过离线编程软件对机器人的各种参数进行设置和优化‌。

而对于iRobotCAM背后的逻辑: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的流通中 CAD起到关键的作用,而这也是越擎科技为什么花了五年时间,重新构建一套基于三维几何内核平台上的机器人编程软件的原因。既然CAD是根基,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越擎科技就选择了从根基做起,构建起一套可以解决高精度与跨设备的机器人编程软件。

问题3:市场上有这么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而越擎科技开发的iRobotCAM有什么具体的优势呢?

回答3: 越擎科技创始人 (唐怀磊)

市场上确实有非常多的机器人编程软件,这也侧面上说明了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每个产品的背后都有其工艺的特性,满足某些应用场景的需求,换句话说,每个产品都有其自身的优势。

而越擎科技选择以三维CAD为基础,重新设计一套架构并形成成熟的方案,这注定不是一条容易的路,目前行业上,CAD行业龙头大都基于自身CAD、CAM的能力形成了成熟的方案,而越擎科技经过了五年的持续研发迭代,形成了覆盖产线设计,机器人加工与虚拟调试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也有自身的独特的优势:

  1. 一体化解决方案:基于CAD的架构优势,可以满足产线设计,离线编程,机电设计与虚拟调试的需求,而无需个多个不同的软件中切换使用,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2. 可靠的物理引擎:基于自研的物理引擎,支持多轴联动,具备虚拟数字化场景与实际工作站的联调。
  3. 开放的工艺架构:内嵌了数十个厂商的机器人,具备机器人焊接,喷涂,抛光打磨,激光加工,三维扫描检测,增材制造等各种工艺能力;同时,开放的架构,可以便捷的增加各种机器人及机器人加工工艺算法。

问题4:如果以国内外的竞品做对比,iRobotCAM目前在技术积累上大概是处于什么水平?

回答4: 越擎科技创始人 (唐怀磊)

从技术架构上,经过了五年的努力,实现了我们预想的目标,也获得我们非常多的客户的认可。

就竞品而言,工业软件产品特点是其基于工业需求,只要是基于合理的工业需求开发出发的,其就有独特的价值。如果说硬要横向对比的话,我们是这么来看的:

  1. 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国外的主要是以从CAM扩展成为机器人加工的软件。
  2. 产线设计,离线编程,机电设计与虚拟调试软件:国外是以CAD巨头为代表的软件。

工业机器人编程软件的应用主要在于场景的持续优化,我们在具体场景的打磨上肯定还不如这些国外的知名产品。但iRobotCAM的技术架构的优势已经陆续显现出来了,举个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比如说数字孪生场景的建立,那基于CAD架构的iRobotCAM就可以非常方便完成场景的建模并实现数字孪生,而纯机器人加工软件是做不到的或很复杂才能做到。

如果真的要为iRobotCAM设一个基准排名的话,我想我们目前处于机器人编程软件的第一梯队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各个行业的用户已经用过这么多国外的软件了,可以尝试一下iRobotCAM,相信用户一定会喜欢上这么一款简单易用的产品;通过利用iRobotCAM技术架构的开放性和持续的细分场景的打磨,相信iRobotCAM的认可度会提升得越来越快的。

问题5: 我们知道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有很多的不同技术架构,作为工业机器人编程软件,iRobotCAM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有什么布局吗?

回答5: 越擎科技创始人 (唐怀磊)

人形机器人的落地运作越来越快,我们研发团队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人形机器人的特点主要在于高灵活度与高精度需求。

从技术架构上,iRobotCAM具备高灵活度与高精度的可行性,而结合点则在于持续验证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如何结合起来。举个简单的例子,iRobotCAM 已经支持URDF格式的导入导出功能,目标在于将机器人数据与ROS机器人仿真软件连接起来,这样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就很方便的连接起来了。我们相信iRobotCAM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的打磨上会陆续有成果出来。

问题6:如何看待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

回答6: 越擎科技创始人 (唐怀磊)

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会非常迅速,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产业链优势,如果人形机器人可以实现产业落地会推动很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国产自主化,比如人工智能芯片产业以及零部件制造技术的更深度的国产化。由于这些动力后面应该会有突破性的成果的呈现,这里典型的衡量维度可以看自动驾驶的落地节奏,因为车本身就是典型的具身智能体。

问题7:越擎科技的iRobotCAM产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是否短期内,有应用场景的落地?

回答7: 越擎科技创始人 (唐怀磊)

作为工业软件的开发商,我们关注的是头部企业的落地节奏,包括宇树,小鹏,小米,理想等有完整的闭环逻辑的企业的节奏,我们会根据落地的节奏来打磨相应的用户应用场景。

根据我们自身的节奏,主要还是着眼于通用机器人编程和仿真领域的工具算法以及效率提升工具,虽然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工具可以为我们带了很大的效率提升,同样也需要我们人类能够开发出更多的算法工具让机器人更智能。

问题8: 众所周知,工业软件的投入都是以10年计,才能慢慢爆发出产品力,有底层的技术架构的研发构建的原因,也有应用的场景落地验证的完善需要,作为从业者,如何看待资本市场对于工业软件的发展的促进

回答8: 越擎科技创始人(唐怀磊)

每个工业软件的背后都是研发团队对于技术的理解和运用的体现,也集中了研发团队的智慧。我们讲一下我们自己的经验,对于机器人编程软件,我们研发团队有超过10年的研发经验,基于新的架构的开发,构建了上百万行代码,通过五年迭代才形成成熟的产品。

换一句话讲,工业软件的打磨与完善一般都是以三到五年为基础。

当然,资本肯定是有助于行业的技术突破的,特别是大量的未知的技术验证有可能在资本的助力下得以实现。但同时,工业软件不同于互联网软件,工业场景的应用实施才是关键,资本应该对工业软件有一定的耐心,通过持续的与工业用户的合作,才可能实现工业软件的成熟。

问题9: 回到我们目前的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机器人的话题,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目前重点应用领域有哪些,越擎科技开发的iRobotCAM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在国产化的应用有什么优势?

回答9:越擎科技创始人(唐怀磊)

越擎科技作为本土厂商,有本土的固有优势,但总的来讲,还是在产品具备了技术优势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我们在本土化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我想呢,主要的优势在于两点:

  1. 机器人在各类应用场景的工艺的适配离不开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在高精度及灵活度的支持,而越擎科技作为本土厂商,在软件架构上的设计上充分开放,具体在跨设备与高精度方面,有天然的技术架构优势,可以满足各个行业的适配需要。更直接的讲,如果要用机器人应用在某些高精度要求领域,iRobotCAM在联合研发调试上具备明显优势,进一步促进机器人在各类高端应用领域的突破。

2. 技术的自主可靠性,由于中美贸易摩擦,高端的国产化技术的突破在各个层面实现突破,而作为基于国产三维几何内核中望3D平台开发的iRobotCAM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越擎科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完全自主可控。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图片案例,进一步了解iRobotCAM机器人编程软件丰富的机器人应用场景。

关于南京越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越擎科技致力于打造开放的iRobotCAM机器人建模与编程平台,是集产线机电概念设计,机器人建模与加工,虚拟调试等一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iRobotCAM网站: www.iRobotCAM.com,联络邮件: cooperation@iRobotCAM.com

标签: